编辑:南充律师|南充律师事务所
来源 新浪网 再次编辑 南充律师/律师事务所
副市长变阶下囚:狱中教书最有成就感
开栏语 原厅长、原副市长、原公司总经理……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人,因为贪腐,如今都关押在四川省金堂监狱和锦江监狱。职务犯是如何改造的?曾经“高高在上”的他们能否适应牢狱生活?他们又是否会因为身份特殊而受到特别关照?
日前,本报记者走进监狱,探访了4名原职在处级以上,因为贪污受贿、滥用职权而沦为阶下囚的职务犯,并跟几十名管教狱警深入对话。从今天起,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,走进职务犯的内心世界,呈现他们目前生活的点滴。
顺着成都人民南路一直往南走,到中和街道办右转不远处,就是锦江监狱。这座监狱与周围的建筑看上去没什么不同:工厂般的外大门、一座静静的塔楼。只有塔楼那黑黑的墙面,隐隐透露它的特殊性。目前,这所监狱关押着近百名职务犯,他们和普通服刑人员待遇相同,还担任着教学、劳动等任务,没有任何特殊待遇。范某就是其中一位,今年52岁的他有博士研究生文凭,曾任某市副市长,2008年9月因受贿、滥用职权被判有期徒刑16年。
不搞特殊
一切活动听口令,吃饭前唱歌上厕所打报告
据称职务犯们普遍用眼过度,患老花眼、近视眼偏多,黑框眼镜几乎成为锦江监狱职务犯的共同标志,这也是范某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。狱警说,这样一副眼镜在监狱是受严格管制的。首先,必须是廉价货,奢侈、名牌不能带,以免被用来勾兑其他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。其次,眼镜还必须是全塑料材质,以免有人用镜片自残。
类似这种严格的规定,被延伸到监狱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,严格按照口令行动,按照固定模式活动:吃饭前唱歌,上厕所打报告……这些琐碎的细节贯穿在服刑人员的每一天。
职务犯和普通服刑人员的区别,更多体现在思想上。
狱警说,职务犯喜欢别人从精神上崇拜自己,一声“老师”能让他们找到过去的成就感。给家里穷的服刑人员送牙膏香皂,陪想不开的服刑人员聊天,调解室友间的矛盾……职务犯自有办法争取“粉丝”。
狱中导师
原副市长成陶艺师,喜欢教“徒弟”做人的道理
锦江监狱有陶艺培训、厨艺培训、影视培训等培训班,很多职务犯都担任了教学任务。他们的一大爱好就是和徒弟们聊天,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徒弟。
“我认为自己是个教书匠,我一直都想去教书!”范某反复向记者强调。说起自己在监狱中教国学、教陶艺、教传统饮食文化,制定教学计划的事,范某流露出少有的兴奋。几天前,他还当着监狱长的面,说陶艺班的设备不够先进,并绘声绘色地描述现有设备烧出来的陶艺“像癞蛤蟆的背一样坑坑洼洼”,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提起自己陶艺班上的学员,范某说:“他们是我的晚辈,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我还是耐心劝说他们,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,劝他们改变……”“那你现在是什么职务?”面对提问,范某的语速又放慢了:“没有职务,监狱中有啥身份哦。”
入狱5年来,范某在流水线上劳动过;在监狱培训班教了数百名学员;写了一本书;创作了一幅在景德镇国际陶艺博览会上获得银奖的石版画;监区内外还放满了他创作的陶艺、书画作品。
每天晚上,范某都要围着小操场跑70多圈,几年来体重直线下降,高血压也消失了。他说,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我觉得很充实。”
角色转换
能快速“摸清形势”,对枯燥命令也能高效执行
“一些看似无聊的命令和重复,比如定时定点吃饭、有事打报告,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形成条件反射,养成新的习惯,形成遵守规则、法律的行为模式,最终改变他们扭曲的内心。”狱警说。
其实,职务犯往往比一般服刑人员更遵守纪律。职务犯曾是制度的规划者、命令的下达者,深谙管理是怎么一回事。即便今非昔比,他们也能很快“摸清形势”,打消一切非分之想,遵守纪律,再枯燥的命令,他们都能高效执行。狱警讲述个别人官场积习难改喜欢“反说服”
狱警说:“不过,个别职务犯还是难改官场上的一些积习。”狱警称,监狱中没什么利益好争夺的,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职务犯内心的“观点”上,这个仅剩的“财富”对他们来说比很多东西都重要。观点相同的人互相支持,意见相左者互相打击。这些情况被狱警们捕捉后,都会进行干预。
交谈中,范某表现出超强的记忆力和逻辑性。他说话谨慎,用词精确,言谈中表现出一种低调的固执——从不否定你,但兜着圈子想要说服你。“我只说一句话”是他的口头禅,实际上他会绕来绕去说很多内容,口气隐隐透露出“领导的威严”。
每逢观点被否定,范某会突然激动起来:“我的三观没有问题,我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对的!”“我自己都学过心理学的,改变不了我。”然后,他会用五六分钟阐述自己的看法,并且不愿意被打断。
“这是职务犯的特点,不容易被转化,还试图反说服。”狱警说,个别年轻狱警会被说晕,经验丰富的老狱警就不一样了。
范某也坦言,自己进监狱后转变很大,看人看事都有了新角度,并且不再想过曾经那种“穷于应付”的官场生活。
“种下什么种子,就会结出什么果实。我现在这样的结果,一半是我的责任,一半是环境造成的。”谈到自己的犯罪经历,范某这样说。
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一莎摄影陈羽啸
7x24小时
微信号:z820222